鈄五行属什么?
鈄(dāo),《说文》:“鈄,从宀,音同都切。”段玉裁注:“今俗别作‘垛’字,非是。” 甲骨文中有字象房屋侧边突起,即“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近,只是下面一横变成了一短竖;小篆字形一变再变,变得已经认不出原形了。
《说文》中的解释是把“宀”放到字的中间,并切出了读音。实际上这个读音是正确的,不过字形错了。正确的字形应该是上面的“宀”向下、向左移动一下,变成“广”,然后加上一个声符“豆”。这样,“鈄”的读音和字形就完全正确了。
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甲骨文时,发现上面刻的就是这个形声兼会意的字,高兴极了! 殷商时期,人们用刀子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雕出或刻出文字,用于占卜,也用于记载史事。这些文字,后人称之为甲骨文。因为最早发现这些文字的材料是龟甲、兽骨,所以称之为甲骨文。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青铜器,开始在青铜器皿的表面铸造文字,这些文字称之为金文。
现在,我们称之为甲骨文的汉字,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被称为金文的汉字,则是铸在青铜器表面的文字。 金文中属中小型字的字体较多,而小篆多属于战国秦文字体系,由小篆直接演变的楷书,至今没有多大变化。 而甲骨文出现的时间较早,且多属成形的古文大篆,其演变轨迹比较复杂,很多字到现在已经很难辨认了。研究甲骨文和汉字的学者,需要根据已有的资料,把每个甲骨文的字,一一进行复原。
比如这个“鈄”字,根据现有的出土文物资料,有学者认为字象屋内有二梁,故从宀。下象柱,以表示此房之特高高大。也有认为是象房之形,上象屋瓦,中象栋梁,未象四壁,左象门户。 我个人看来,这种字像解说太费唇舌,不如直接看甲骨文更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