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cba球队么?
1.CBA的球队是在1995年中国加入NBA后开始建立的,之前一直叫CBA。 2.台湾地区在1980年代有过联赛,当时叫做“全国篮球锦标赛”,分春季赛和秋季赛,每队都是打循环,一共30多场比赛,非常累人。比赛氛围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当年两岸关系还没有那么差的时候,偶尔还会有大陆的球员去台打球(易建联就去过),观众也有很多人围观。后来因为联赛亏损严重,加上政治原因(台湾独立气氛浓厚,所以政府不愿意再投资篮协),就停止发展了。直到最近两年,台湾才重新建立了职业联赛——NBL。
3.NBL成立之初,为了培养大众观球的习惯,也是采取循环制的常规赛,还叫CBA。但是成绩好的队伍可以直接晋身决赛,不用打季后赛,成绩差的则打季后赛。由于采用了美国篮球发展模式,台湾地区联赛的球队很多都聘用了美国教练,训练方式也很美式化,所以台湾球队的水平提高很快。目前看来已经逐渐走出之前的阴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发展方向。 当然,篮球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在cba扩军到20支球队后,还有6支球队正在筹建过程中,这6支球队分别来自苏州、泉州、湖州、南通和武汉,而在前不久台湾省台北也传出要申请进入cba的消息,不过,如果台湾的cba申请不能够在近期得到确认,那么在下个赛季,cba就将正式变成20支球队的联盟,这也意味台湾要想进入cba变得非常困难。
台湾省的篮球运动,在上世纪和本世纪初达到了鼎盛,在篮球教父蒋兴权的带领下,这支被称为“黄金一代”的球队,成为亚洲篮坛的一流强队。在当时,台湾省在亚锦赛上最好的成绩是亚军,在亚运会上最好的成绩是季军,而在亚洲杯上,台湾省曾两次获得四强的好成绩。但可惜的是,台湾省从1981年之后,再也没有获得过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资格,而随着篮球“黄金一代”的彻底退出,在亚锦赛、亚运会和亚洲杯上,台湾男篮的成绩不断滑落,目前已经沦落为三流球队。
由于台湾省和大陆距离非常近,台湾有为数不少的球员在大陆的cba效力,并且取得了出色的表现。像被誉为亚洲第一控卫的林书豪,就是台湾台北人,林书豪在初中二年级时,到美国纽约打球,后来就读于哈佛大学,被纽约尼克斯队选中后,林书豪登陆nba。林书豪在nba效力期间,曾经打出过个人甚至创造过亚洲球员的历史。
但林书豪之后的这些年,从台湾到大陆效力cba的球员,水平和林书豪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像刘铮和李学林都是曾经cba球队的后场核心,但是和林书豪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本赛季效力于山东队的刘铮,场均能够贡献9.5分4.5个篮板和3.2次助攻,这样的表现只能是cba的普通球星,距离顶级球星的差距仍然不小。
而李学林的个人表现比刘铮更差,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李学林是在青岛队度过的。2018-19赛季,李学林场均只有2.4分2.6个篮板和3.5次助攻,这样的表现,放在本土二号位上也是排不上号的。
除了后卫球员外,从台湾省到大陆打球的也包括前锋球员,像周仪翔在北京队效力时,场均能够得到5.6分,这样207cm的身高,也只能得到这样的表现,可见周仪翔在cba属于角色球员。现在效力于吉林队的代怀博,身高205cm,本赛季场均只有4分3.6个篮板,这样的表现,即便是二号位在cba也只能做饮水机看守员。
因此,从台湾省进入大陆cba效力的球员水平来看,台湾省要想获得cba的参赛席位,这样的条件显然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