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摔跤吗?
农锟最佳答案
中国的摔跤运动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很曲折 首先从古代开始,中国的武术中就有摔跤项目,在宋朝出现了相扑(就是摔跤),并成为了当时皇帝欣赏的体育运动之一;直到清朝还设有“善扑营”来管理这一运动 而现代的摔跤则源自于清末的“博克扎”(Bocza),是当时满族人最喜欢的游戏。后来被引入北京的“花会”之中。
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民防意识",鼓励民间大力推广各种竞技体育,于是各地的摔跤比赛纷纷举办起来,甚至还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和裁判法 但是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战场上,各地体育局和体育总会多被解散,摔跤运动员也被征募入伍。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葬身在了战场 上个世纪50年代后,随着民族解放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国内局势稳定下来,群众体育慢慢复兴,1956年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开展全民体育运动》的文章,提出在全国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而传统武术也重新受到了关注
到了70年代末,国家体委成立了中国式摔跤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探讨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秀选手进行训练,准备把中国式摔跤推向世界 但是这个所成立没几年就遭遇了困境,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武术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帽子,遭到了批判;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和中国交恶,导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抵制中国队参加奥运会,而中国式的摔跤运动在西方又很难得到认可,最终这个项目只能在境内小范围开展,没能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
中国亦有摔跤,但形式与柔道略有不同。中国式摔跤俗称“跤”、“掼跤”、“角力”等,是一项古老的汉族体育运动,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式摔跤历史至少在2 600年以上,可以说,摔跤是与武术同时起源发展的汉族体育运动形式,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民间。
中国式摔跤采用“得分制”,即:一方“使法”得手,将对方摔倒着地,为一方“得一分” ,得分多者为胜方。比赛中允许使用“捉手、捉腿、亮掌、勾足、抱腰别、抱单臂别、背腰点腋、抄抱低摔等各种技术“使法”。比赛时双方运动员不可击打对方,也不可抓握对方的头发、生殖器等要害部位实施进攻。
比赛器械为红、蓝颜色小圆布块各一块,称为“褡裢” 。中国式摔跤器械简单,比赛场地干净平整即可。跤手一般着短坎肩、长裤或短裤、软布底跤鞋。
中国式摔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形成过跤坛南、北两派。北派的摔法以天津、北京、河北、东北为主,其特点为:手法好、上下手紧;战术以引化、控、发为长。南派的摔法以河北沧州地区、山东、河南、山西为主,其风格以底劲有力,腿法灵活见长。 据跤坛老前辈讲,“北手软,南手硬”(指北派手法、地面技术见长,南派底劲、站立技术见长)这种说法早已过时,因为南北两种摔法都已相互融合。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式摔跤曾一度作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金、元、明、清各朝均有专门的摔跤组织。满清入关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十进、百进、千进、万进的大型全国性比赛。从《清史稿》和《光绪会典》所载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善扑营”、“蓝鹰处”等专业性组织成员多达8279人。中国式摔跤在晚清时就传入日本,与日本的武术相融合,衍生出空手道和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