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属五行什么意思?
玉的五行属性为土,这是因为古人用土来比喻玉,比如《礼记·曲礼下》有言“凡祭宗庙之礼,玉帛云,”这里的玉就指的是祭祀用的玉器。 又因为土主黄色,因此古人认为玉具有黄色的特征,比如王充在《论衡·讲瑞篇》中谈到玉的颜色就有黄、赤、白、黑之分,而黄色就是玉的正色。所以黄色也被认为是属于玉的五行之一。 古人还以五色论五色配五行,其中正色青红黄白黑对应木火土金水,所以这些颜色也属于玉的五行,甚至包括黑色在内的水色都被认为是玉的五行所属。 当然这些只是古代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一种哲学思想,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世界的组成不仅只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而且这五个元素也不是物质的本体。
不过,这种古老的智慧也不见得没有一点道理。因为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因为它具有这些颜色的特征。如果将它切割打磨成不同形状的玉器,再根据不同的颜色搭配镶嵌,便能让玉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
在中国,有以五种物质的特性来解释大自然和社会人事的阴阳变化,这五种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种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先民对大自然的认知方式,从这种思维而衍生了中国独特的一种哲学思想。
《尚书·洪范》记载了五行说的产生,书中提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的基本特征是“曲直”(“曲直”,木可曲可直,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炎上” (“炎上”,火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等)、“润下”(“润下”,水因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等)、“从革”(“从革”,金属具有条理,严谨等作用、性质,且金在古代社会是一种重要的兵器,具有削、杀等作用。)、“稼穑”(“稼穑”,土能生万物、承载万物,它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