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力多经企业改革?

慎媛哲慎媛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1997年大学毕业到河南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工作的,2013年公司改制,加入中电投之后开始分流员工。作为老员工,我见证了公司的兴衰和发展,对于目前的困境和出路也略有思考。 先说困境吧!现在的河南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以前还可以承接一些土建施工,现在连这个业务都很少。主要就是因为资金问题,作为施工企业没有资金是很难运作的。加上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人才的外流,一个原本很有实力的建设型企业现在真的就是奄奄一息了。

再说出路,其实河南省电力公司是多经的源头,很多基层单位都是原来供电局的直属企业。这些企业的资产本来是很不错的,只是被省公司以极低的代价整合进来而已。所以这些企业是有资产有实力的,只要重新剥离出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 我建议可以把一些盈利性的企业分割出来进行重组,引入市场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至于暂时亏损的企业可以暂缓处理,因为毕竟电力行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暂时亏损也有可能是因为政策原因或者市场的原因导致,如果快速处置很有可能造成损失扩大甚至导致破产,这样反而得不偿失。但是需要把亏损的项目单独列出来,明确告知债权人,做好债务清偿的准备。

另外就是要大力清理拖欠款,对供货方和劳务人员拖欠的资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支付。同时要加强应收款项的催收工作,不能因为企业亏损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知道企业负债率虽然高,但是如果经营良好回款及时的话也是可以维持运转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管理,如果管理跟不上,即使是重组后独立出来的企业,也会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力而逐渐被市场淘汰。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想法,我觉得现在国有企业尤其是老牌国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部分是因为体制的原因,另一部分是因为接班人的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内部机制已经相当僵化,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年轻人进入企业后的心态变化和岗位分配等问题,让原本就有各种问题和企业包袱的企业更加疲弱不堪。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是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坚信,只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加强管理,深挖潜力,国企同样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巢颖月巢颖月优质答主

河南省电力多经企业改革是从2010年开始的。河南电力按照国资委关于主辅分离改革的文件要求,于2010年初开始着手开展电力多经改革工作。

河南省电力多经改革工作启动后,成立由省电力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电力多经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改革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报刊媒体、召开动员会、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所属企业及员工思想认识。在多经企业债权债务核实后,省电力公司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转制与分立的方式,对多经企业进行分离,对符合国有控股条件的转制企业仍由省公司控股,将不符合控股原则的36家多经企业先分立,再转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或民营独资企业。

为了确保多经改革工作平稳推进,不引发群体性事件,省电力公司积极完善改革改制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合理解决多经企业分离后人员分流、债权债务、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问题。在人员分流上,多经企业与所剥离的原电力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解除企业与原职工的劳动关系,企业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企业比照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支付内退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在债权债务上,严格按照债随资产走原则,分立后的多经企业承担相应债权债务;对部分承担能力不足的多经企业,省公司给予适当补助和兜底。在离退休人员管理上,多经企业中已离退休的原电力职工,统一移交原电力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

截至2012年8月,河南省原有197家电力多经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改制25家,重组137家;共有职工6991人,其中安置3436人,内退2421人。在主辅分离改革中,河南电力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保持了改革过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多经改革完成后,既实现了主辅分离,有利于主业更好地加强主营业务管理,又促进了辅业健康发展,改制后的多经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