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鹭江在哪里?

司马江司马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楼主说的应该是“鹭江街”吧 广州是有个“鹭江街道”的,但是已经撤销了

1.因为广州城区扩张迅速,很多原郊区的乡镇并入广州城区,变成现在的“街道”和“镇”(原来的“街道”变成如今的“镇”)。而原有的镇变成了“街”(如“大朗镇”变成“大朗街”)。

2.后来国家提出撤乡建镇,把乡改为镇,同时保留一些特定的乡一级行政机构,即“镇管社”体制。因此出现了“xx街/路办事处”这样的名称。广州的很多街道就是这一批改制而来的。

3.改革开放后,工厂、小区等纷纷出现,城市面积扩展,很多“街”与“里”“坊”等被新建的小区等地所隔开,交通需要,就重新修道路,就把原来的路打通或者重新命名,比如“惠福西路”改成“中山八路”。

4.随着城市的建设,很多街道进行了合并,也有的从“街”升格为“区”。例如广联达的总部所在的“天河区”曾经就是“天河街”,后来在街道的基础上成立县级的天河区。又例如番禺区的“沙湾镇”,原来是“沙湾街”。 而“厦滘”则属于典型的“里”,“小洲村”则是典型的“村”。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建制”的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在中国大陆地区,任何行政区划的改变都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无论是设区还是撤县设市,都必须经过国务院审批。(《地名管理条例》第五条) 所以那些说广州什么什么“街道”是自己命名的,是毫无依据的。无论多么常见或官方认可的名字,未经法定程序修改,都是不存在的。 其次,除了国家设置的各级行政区划外,还有一些非正式的行政区域划分。这些可能涉及到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比较复杂而且难以量化,因此很难用一个确定的尺度来衡量它们在地域上的边界。所以“街道”和“建制区”往往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街道”不一定就是最小行政单元——“街”的存在形态要复杂得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区划名词。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配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许多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傅予诗傅予诗优质答主

从元人周伯温《通鉴前编·附录》所记西江三岔口水道名称可以推断:今海印桥以南的西南航道是当时的“内河”,海印桥以南的东南航道为当时的“外河”,海印桥以北的水道是“沥滘河”。海印桥以南的内河上,有一条东西向的支汊(即今同福中、西、北路下的暗渠及海印桥下的河道),由此支汊分出两条更小的水道,南支注入“外河”,北支流入沥滘河。

在“外河”与南支汊交界水域有一个小洲渚,这就是“鹭洲”,因岛上多有白鹭栖息而得名。在北支汊与沥滘河交界处,也有一小洲,称为“江滘”,“江”字系“港”字音讹。两洲相距不远,中间即为“鹭江”。随着自然和人工的演变,上述河道渐渐淤浅成陆,“鹭江”成了地名沿用至今。

“江滘”也因此更名为“江蛟”。今之“江蛟”即在同福西路、石榴岗路交界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