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五行属什么意思?

阴子凯阴子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一种简单而又颇为有趣的物质观,这种观念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构成,即木、火、土、金、水,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见图1)。

以人体为例,五脏之中,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脾属土;四肢之中,手属阳,为木,足属阴,为土。五行学说广泛用于中医、针灸、气功等相关学科中,并被赋予了生克制化的意义。因此有人提出疑问,五行的“行”字属什么?它又该如何进行运算呢?

首先来分析这个“行”字。在汉语中,“行”字有众多含义,其中包含行走的意思,此外还有行为、品行等意思。《说文》云:“行,人之步趋也。”东汉许慎认为,人走路的时候有步履,因此用“行”字表示步伐和脚步,这也暗合了中医学以人为中心的思维特色。

不过从现代语言的表述来看,“行”字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本义。例如人们常说“举止”、“行进”、“行动”等等,这些词中的“行”字均含有前进、运行之意,这显然与古代的“行”字是不同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所提到的“行”字究竟属于哪个含义的呢?要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古人类行为的本质区别。虽然今天的人可以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行”的目的,但古人是没有这样的方便的,因此他们的“行”字只包含两个含义:或者步行,或者运输。

古代中医所关注的“行”主要指的是后者的含义——药物通过运送到达指定的位置。如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多次提到“下”,其意为药物经肠道运走,而“走”则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个词语,它指的就是药物通过经脉运行。中医把脉时,经常说“中焦不治,四脏皆虚,此谓传化之迟”,其中的“传化”就是运输、运转的意思。可见古人的“行”是指能够被运输的能量或物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给五行中“行”字的意义下一个定义了:五行中“行”的字面含义是移动,引申为运动变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通过下表进行概括: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五行相生的公式: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五行相克的公式: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个运算公式也可以体现为以下图形: 只要弄清楚各个要素之间的生克关系,就可利用上述公式推导出有关事物的五行属性。 以人体为例,由于五脏之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通,因此心和小肠都属于“火”行。因为心火生成之后需归小肠,所以心火和小肠火的五行属性是一样的。同理可推出其他四个脏腑的五行归属。

以四季而言,春季属木,夏季属火,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这样,我们的体表就被分成了五个区域——头为高等部位属“火”,胸为中部属“土”,腹为低等部位属“水”,左为高等部位属“木”,右为低等部属“金”。

穆春雷穆春雷优质答主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既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也象征着五种基本运动形式。

1、木曰曲直。“曲直即木的形态和功能,是生物的象征。有奋发,向上,柔和生长,枝叶舒展,曲直多姿之象。

2、火曰炎上。“炎上”指热升的性能,是热能的象征。有温热、光明、上升、运行、变化之象。外在形态是火焰向上,引申为有进腾、升炎之性。

3、土爰稼穑。“稼穑”即种植和收获庄稼,是生产的象征。有生化、承载、受纳之象。外在形态是土气敦厚,内在功能似有生育万物之德,故有“万物土中生”之说。

4、金曰从革。“从革”即变革,是变化的象征。有肃杀、收敛、变革之象。外在形态是沉降、收敛,引申为有清洁、肃降、变革之性。

5、水曰润下。“润下”是滋润,向下的性能,是液体的象征。有寒凉、滋润、向下、流动之象。外在形态是流动不息,向下润行,引申为有寒凉、滋润、清洁、下行、渗透之性。

古人将世间万物都纳入五一行列中。相生是相须的意思,如木需火照而发生,火需木燃而发生,即木生火;火能熔铜铁而金生,金能成水利水,即火生土;水能滋木,木能达土,即水生木;金为水精,是水生金;土能生,即土生金。

五行为五行学说的简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