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有用吗?

崔馨天崔馨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什么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各代表什么含义呢? 这五个字是抽象的符号,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因此不可能用自然界中的具体事物来代替它。为了便于研究和使用,古人根据它们的特定功能,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象征自然界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和现象。这样就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归化为五大类了。 五行的每一行都具有两种不同的特性,即“阳”、“阴”两个方面。如,“金”有“肃杀”之性为“阳”;有“敛聚”的特性为“阴”等等。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类物质及其变化构成的,所以把五行称为“万物之终始”。 现代科学证明宇宙是由各种元素构成,而元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五大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气体元素(或称惰性气体)、放射性元素、混合型元素等。其中只有前三种与五行相类似,后两种则不属于五行系统。这说明古代的五行学说是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 但是,五行学说并不只局限在解释物质的结构上,而是进一步被用来说明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阴阳学说中,就有金能克木,木又能克土等相生关系,也有金木相克的关系,这与现代科学所揭示的金、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一致的。

2.五行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生克制化。这里所说的生是指滋生的意义,克指制约的意义。 所谓生化就是生长化收藏。五行之间是相互资生的关系:水生木,因为水中有水生木的元素;金生水是因为金能把体内的湿气转化为液体;木生火是因为火势必须得到木材来助长;火生土是由于温度高的物体接触到低温物体才会产生热量;土生金是由于金属矿石必须藏在地底下才能得到发展;金克木由于金的锐利可以把树枝砍掉;木克土是由于树木枝干可以阻挡泥土流动;土克水是由于水会漫流,土壤可以将水分隔离;水克火是由于水的冷可使火熄灭。 另外,还有所谓的“相乘”是指过度克伐造成的衰减。比如“木旺得金”是说木需要金来收敛他的发散性能使其生长得更加茂盛;反之,如果木过度膨胀就要折伤自己,这就是过度克的危害。 “相侮”就是反克。当五行之间发生相侮时,其病变将表现为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有病反厉”的现象。这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3.五行学说在治病时有何作用? 为什么中医用中药治疗疾病时要考虑药物的五味(苦、酸、甘、辛、咸)和五色(青、赤、黄、白、黑)呢? 这是因为在传统医学看来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有机整体,并且五脏和五行有着相应的对应关系: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同时,每个脏器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心火可泻小肠下渗;肾水可补膀胱气化等。这些观点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五行只是用于说明大自然中事物的一种方法体系而已,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本身。如果把这种认识简单套用到人体上来,那就错了。 因为古人在临床上发现有些药物具有五味特征,且能够对人体发挥相应的作用。于是他们便将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作为选药依据。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药物五味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与季节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春季肝气旺,夏季心气旺,秋季肺气旺,冬季肾气旺等都表明了人的体质在不同季节有其自身特点和发病倾向及防治原则。因此,我们在选择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到药物自身的特性,还要结合季节的特点进行配伍。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药效。五行学说在中医处方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优质答主

当然,古人研究五行的目的不是预测命运。 古人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1、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体系——《周易》;

2、找到宇宙运行的规律,以指导生产实践和生活——《尚书·洪范篇》;

3、解决社会矛盾,寻找国家稳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周礼·大宗伯》。 所以五行八卦只是他们用来研究这些问题的工具而已,而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以上是我的猜测和分析,如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欢迎指正补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