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在五行属什么意思?
关于“嘟”的读音,《康熙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丑集口部】【唐韵】都孤切【集韵】【韵会】丁吴切,𠀤音徒。【说文】鼓声也。从口,象声气出貌。 本义就是嘟囔、哼叫的意思。
而在现代汉语中读du(一声),是拟声词;读dou(二声)时是一个助词,表示肯定语气。 在古代,没有这个字,用别的字代替。 比如《诗经·小雅·斯干》中有句子“乃生男生女,靡有不乐!”其中的“乐”就代指“乐”这个意思的词。 又如《史记·陈丞相世家》中的“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这里的“臣”也是“忠臣”的意思。 再后来,在古文中出现了“乐”和“臣”的简化字,但“嘟”一直没有出现。所以古代的文言文一般是用其他的替代字的。 “嘟”最早出现在文言文中应该就是民国时期了。因为是在一个口语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古文中很少出现。 如果要查古文,应该能查到“嘟”的含义。如果要找它的出处的话,那就只能查查那个人的作品里,有没有这个字或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