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版多点?
“多点进攻”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并不局限于某种战术,而是对于一支球队多种进攻方式的概括。 当一支球队拥有多名具有单兵出球能力的球员时,我们可以说这支球队多点进攻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弱。而评判标准在于该队各种进攻方式(直塞、传切、远射、角球、任意球)获得进球的效率高低。 一支高水平的球队通常具备多种获取进球的方式,且各种方式获得进球的概率相差不大。而当一支球队某几种形式获得的进球数远远高于其他形式得到的进球数,说明这支球队在这些方面的战术落实比较到位,执行力比较强,我们也可以说这支球队在多点进攻方面做得比较好。 比如曼城,他们通过短距离传出制造得分机会的能力英超第一(6.40次/场),通过中远程攻击创造机会的能力仅次于阿森纳(5.77次/场),这两项数据都是全联盟第二。这说明曼城的中前场球员普遍具备不俗的单兵出球创造机会的能力,一旦机会出现,配合中后场的强力压迫,很容易形成连续传递,从而制造更多的得分机会——这种多点攻击的特点正是当前曼城锋线最犀利的武器。
再来看国足。国足的直线冲击能力位列亚洲第四(1.83次/场),比西亚劲旅伊朗还要高出一截(0.99次/场),这是国足目前最有威胁的杀伤手段;但传切能力相当弱(0.23次/场),只能排在亚洲第九,这一方面与东南亚球队相近。 国足在把握机会的能力上也是排名靠前的,说明我们的前锋在面对非高水平对手时可以发挥相当强的突击能力。但是,国足在中远程的进攻创造力是非常弱的(只有0.34次/场,排亚洲第十三),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时,这种单一的突击打法很难奏效。
所以,国足目前的这个点,其实是“点球”+“突前中锋”组成的“一点攻”,这种战术在水平较低的国际赛场可以大显神通,因为对手不会对你的这点给予足够的限制;但如果对手实力较强,这种战术就很容易遇到瓶颈。
如果仅考虑对球门的直接威胁,那么前锋当然是最有威胁的。前锋的任务就是进球,所以从功能上来说,前锋是直接得分的威胁点。为了保证前锋能有效地对球门实施牵制和攻击,就需要中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因此,中场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也是衡量一支足球队强弱的关键。
一个足球队的中前场球员,应该把进攻和防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要保证本方的攻击力,也要切断对方的进攻。一支足球队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在中前场部署更多能攻善守的“多点”,这样,在前场既能形成人数优势,在退守时又能迅速形成一道屏障。
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一名优秀前锋威力的日趋下降,主要取决于防守技术的日趋精湛。现代足球要求每一名防守队员都必须具有十分准确和快速的抢断能力,在前锋接球的瞬间便能实施卡位和抢断。因此,只具有速度和爆发力的前锋很难获得更多的入球机会,一名优秀前锋除了具有在狭小空间内过人和射门的技术外,还需要有一名或数名队友在中前场为其输送炮弹。于是,我们看到,在当今世界足坛的优秀前锋身边,大都有1-2名极富创造力的中场球员,这些球员的作用,就是撕开对方的防线,并为前锋输送炮弹。可以这样说,一名优秀前锋在门前的“威力”大小,取决于球队在中前场的“多点”部署。
一支球队在中前场的“多点”越多、位置合适、配合默契程度越高,该队的攻击力就越强大。一支能够不断变换进攻套路的球队,必须在中前场布置足够多的“多点”。这样,既能在中前场保证对对方持续不断地施压,又能在中前场实施抢断,一旦夺回球权就能就地组织反击。一支不断变换进攻套路的球队,必须最大限度地实施“多点进攻”。
我们在为中国足球大踏步前进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看到中国之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我们在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所表现出的活力和激情,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只要中国之队继续在技战术方面得到完善,在对抗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有朝一日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中国之队将不是一种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