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有中国龙吗?
泰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他们把我们叫Tak Ong(唐)。 那为什么我们叫他们泰国人为「泰族」呢?这是因为「Thai」这个名称是他们自己的称呼。1782年曼谷王朝成立后,为了同越南的阮朝以及缅甸的蒲甘王朝相区别,泰国人把自己叫做「泰族」(ไทย thai),而外国人称他们为「暹罗人」(สีระยาท Siam Rathaya)或「暹罗国」(สโิตเนียม thit niyama)。「暹罗国」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上世纪40年代。
至于「泰国」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泰国的国土」,指的就是今天的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在西方文献中,「泰国」一词最早见于1596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中——当时一艘英国船只在湄公河遭到抢劫,受害人的护照上便写着「来自泰国」。到了18世纪,英法档案中出现了「泰国人」(Thais)这一名词。 而「Thailand」作为英文国家的正式名称则是出现于1855年,由英国驻清迈领事乔治·欧内斯特·道生(George Ernest Dawnay)提出,他建议英国人应该把该国命名为「泰国」,以体现对于当地人的尊重;同时,他提议将旧称「暹罗」的湄公河改称为湄南河(Mae Nam),并以此命名该河流域的河域,即现在的湄南府(Mae Nam)。他的提议得到了外交部的采纳并在文件中开始使用,之后沿用至今。 在中文语境里,近代以前并没有“泰国”的译名。近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地理学与语言学研究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泰国”这个名字才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至于“泰族”或者“泰夷”这样的名字,是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腾蛇舞,吉祥如意,是国运昌隆的象征。泰国有龙么?有,它没有中国龙的祥瑞色彩,但那凶狠威猛之势,绝不逊于中国的龙。
关于龙,中国人通常讲的是“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龙马精神”等等;而在泰国讲龙,常常离不开“恶龙”二字。中国有首古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泰国,也有句俗话,说什么“龙是关不住的,它必定要出海的。”比喻是任何牢笼也关不住好汉。
泰国人所说的“龙”不是“蛇”但和蛇有不解之缘。泰国龙的俗称叫“洛”字,本是“蛇”的意思。泰国关于龙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龙本是天上的星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本是神仙;而最有权威的说法认为龙是从蛇变过来的。据考证,人们为了维护龙的尊严,给它设置了“准龙”这一过渡阶段,最后“准龙”才能长出角和牙齿变为龙。
在泰国人的心目中,龙不是吉祥物。人们一提到它就肃然生畏,不敢对它掉以轻心。泰国的传说中,龙是水神,掌管江河湖海,栖身山洞水府,它能升天降雨,又能漫水淹没庄稼村庄;龙还有着不可测度的魔力,它时而显灵,时而作祟;它能将人升到天宫,又能把人拖到龙潭水底;人们在水上航行的时候,常常要小心奕奕地提防着它……
在泰国,关于龙的故事很多。据传,著名的湄公河的“三九水”也就是每年进入雨季后的九月,河水变得特别浑黄,传说这条河里居住了一条长有九个头的恶龙,龙性格很暴躁,每到九月发脾气,把河底的泥沙翻腾起来,才使河水变得这样浑浊不清。还有一条著名的湄南河,它的河面上常常有一条“五花龙”(即五颜六色的龙)来回飞舞,谁要是有幸看到它,那这个人就是有福之人。
泰国的龙和中国龙不同之处除了它不是吉祥之物外,它的形体也和中国龙大相径庭。它有龙有角有牙,却有着蛇的脑袋,蛇尾蛇身,蛇足蛇爪。如果中国的龙和泰国的龙相遇,决不会一见如故,兴许会大打出手呢!